中版文字 - 您身边的图书出版专家!

墨香文脉

当前位置: 主页 > 专业出版社 >

专业出版社之光明日报出版社

时间:2024-12-18 23:26来源:Internet 作者:墨香文脉 点击:
1981年1月11日,光明日报出版社正式成立,这家诞生于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第一家由新闻单位主办的出版社,为《光明日报》除了报纸出版的使命外,又增添了一项重要内容图书出版。

1981年1月11日,光明日报出版社正式成立,这家诞生于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第一家由新闻单位主办的出版社,为《光明日报》除了报纸出版的使命外,又增添了一项重要内容——图书出版。建社伊始,光明日报出版社的办社宗旨与光明日报社的办报宗旨相一致,努力成为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为广大知识分子服务。出版社以知识分子特别是中青年知识分子为主要读者对象,通过出版彰显社会效益,以高质量高品位的出版物和周到良好的服务,日益活跃于中国出版界。建社40多年来,出版社的一大批优秀读物得到理论界、知识界、教育界等领域作者、读者广泛认可,持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坚持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在国内外出版界和图书界产生广泛的影响。2010年12月30日,出版社转企改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先后获得“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单位”和“全国青年文明号”等荣誉。

 

为我国出版事业增添光明色彩

 

光明日报出版社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诞生,又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而发展。建社初期,始终紧密配合光明日报社各项工作,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出版了一批具有时代感和社会影响力的图书。邓小平、叶剑英、聂荣臻、李先念、乌兰夫、邓颖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亲自为出版社出版的一些理论图书题写过书名。

 

自建社开始创办的《自修大学》,为在十年间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广大中青年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使“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深入知识界。《交叉科学文库》《美学译文丛书》《美国与美国人丛书》《现代文化丛书》等一系列图书,以其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受到学术界的瞩目。1983年5月,第四军医大学学生在华山抢救遇险群众,这一舍己救人的可歌可泣事迹,扣人心弦,感人肺腑。为了更好地教育、感染年轻人,出版社出版了《华山抢险记》,70多万册图书送到读者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手中,使他们感受到了当代大学生的道德风貌,引领了一代青年学子向先进学习。1988年,为了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十周年,出版社出版由邓小平同志题写书名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书,详细阐释了《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重要历史价值。同年,出版社率先引进外版图书《欢迎来我们中国》,向世界介绍中国文化,开启了图书出版“引进来,走出去”的新局面。1995年,出版社与英国奥比斯出版公司合作,引进出版系列科普读物《恐龙》一书,开创了“电视广告+图书”地区分销的模式,《恐龙》的出版发行掀起了一轮“恐龙热”,改变了国内出现的多年科普读物低迷的状况,带动了全国范围内青少年科普读物的持续出版。1996年,出版社与其他中央媒体推出《中国公民手册》一书,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法委书记、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任建新题写书名,司法部等八部委共同撰写,成为当年发行量最大的公民教育读物。1999年5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对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进行轰炸,造成使馆人员重大伤亡、馆舍严重毁坏,光明日报社驻南联盟记者许杏虎和夫人朱颖及新华社记者邵云环不幸牺牲。为谴责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罪行,缅怀以身殉国的许杏虎和朱颖夫妇,出版社立即组织人员,连续奋战,只用9天的时间,编辑出版了《未写完的战地日记》一书,有力配合了相关声讨、纪念、缅怀活动。该书一经问世,全国各地立即掀起了订购热潮。

 

进入21世纪,出版社推出的一系列知识读物、教育读物广受读者认可和好评,一些读物的内容成为省(区)、市重要考试的参考素材。理论读物是出版社图书产品的重要部分,通过为活跃在高校的知识分子出版他们的研究成果,出版社在理论界、知识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为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贡献了自己的力量。2012年,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代表的中国纪录片异军突起,出版社敏锐抓住这一选题,深耕细作,在国内率先出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图书,并推出该书的中文繁体字版、英文版等,与台湾地区、香港特区及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等国的出版商先后签署版权输出协议,成为当年国际文化传播的成功范例,对宣传中国文化和价值理念起到了推动作用。

 

 

为我国出版事业增添光明色彩

 

光明日报出版社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诞生,又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而发展。建社初期,始终紧密配合光明日报社各项工作,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出版了一批具有时代感和社会影响力的图书。邓小平、叶剑英、聂荣臻、李先念、乌兰夫、邓颖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亲自为出版社出版的一些理论图书题写过书名。

 

自建社开始创办的《自修大学》,为在十年间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广大中青年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使“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深入知识界。《交叉科学文库》《美学译文丛书》《美国与美国人丛书》《现代文化丛书》等一系列图书,以其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受到学术界的瞩目。19835月,第四军医大学学生在华山抢救遇险群众,这一舍己救人的可歌可泣事迹,扣人心弦,感人肺腑。为了更好地教育、感染年轻人,出版社出版了《华山抢险记》,70多万册图书送到读者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手中,使他们感受到了当代大学生的道德风貌,引领了一代青年学子向先进学习。1988年,为了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十周年,出版社出版由邓小平同志题写书名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书,详细阐释了《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重要历史价值。同年,出版社率先引进外版图书《欢迎来我们中国》,向世界介绍中国文化,开启了图书出版“引进来,走出去”的新局面。1995年,出版社与英国奥比斯出版公司合作,引进出版系列科普读物《恐龙》一书,开创了“电视广告+图书”地区分销的模式,《恐龙》的出版发行掀起了一轮“恐龙热”,改变了国内出现的多年科普读物低迷的状况,带动了全国范围内青少年科普读物的持续出版。1996年,出版社与其他中央媒体推出《中国公民手册》一书,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法委书记、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任建新题写书名,司法部等八部委共同撰写,成为当年发行量最大的公民教育读物。19995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对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进行轰炸,造成使馆人员重大伤亡、馆舍严重毁坏,光明日报社驻南联盟记者许杏虎和夫人朱颖及新华社记者邵云环不幸牺牲。为谴责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罪行,缅怀以身殉国的许杏虎和朱颖夫妇,出版社立即组织人员,连续奋战,只用9天的时间,编辑出版了《未写完的战地日记》一书,有力配合了相关声讨、纪念、缅怀活动。该书一经问世,全国各地立即掀起了订购热潮。

 

进入21世纪,出版社推出的一系列知识读物、教育读物广受读者认可和好评,一些读物的内容成为省(区)、市重要考试的参考素材。理论读物是出版社图书产品的重要部分,通过为活跃在高校的知识分子出版他们的研究成果,出版社在理论界、知识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为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贡献了自己的力量。2012年,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代表的中国纪录片异军突起,出版社敏锐抓住这一选题,深耕细作,在国内率先出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图书,并推出该书的中文繁体字版、英文版等,与台湾地区、香港特区及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等国的出版商先后签署版权输出协议,成为当年国际文化传播的成功范例,对宣传中国文化和价值理念起到了推动作用。

 

为广大读者奉献光明品牌

 

40多年来,出版社始终坚持以“光明日报使命和品牌在出版领域的延伸”为基本定位,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先进文化的办社方针,立足知识界,面向全社会,发扬“知识密集型、理论前沿型、学术探索型”的传统风格,致力于和《光明日报》同向而行建设“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形成独具特色的知识分子出版阵地。作为报社的直属机构,将报纸的内容编辑为丛书出版,是出版社之所以存在的题中应有之意。作为光明日报社媒体矩阵中的一员,出版社整合报社各方资源,使《光明日报》使命和品牌在出版领域得到很好延伸,相继出版了“光明书系”系列读物,如《百城赋》《远去的田野》《家乡的名山》《记忆中的星光》等,在宣传思想战线产生广泛影响,得到新闻出版同行的好评。

(责任编辑:CNPWord)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