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版文字 - 您身边的图书出版专家!

墨香文脉

当前位置: 主页 > 图书编辑出版 >

图书出版公文写作、选题报告、编辑加工、纸张计算、版式设计等注意事项

时间:2024-12-11 11:30来源:Internet 作者:CNPWord 点击:
图书出版工作涉及编辑加工整理、审稿、校对、计算、公文写作、释词翻译等专业性的工作。
目前,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的题型主要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综合题这三大类型。自从2007年版教材应用以来,综合题的主流题型主要有:编辑加工整理题、审稿题、校对题、简答题、计算题、写作题、改错题、释词翻译题等。自2010年开始,考试中出现了综合题型二选一的选做题;自2014年开始,考试中出现了综合题型三选一的选做题;自2015年开始,考试中出现了选择题型的选做题;从2021年开始,考试中又取消了选择题型的选做题。自2022年开始,写作题型有了新变化,出现了“材料写作题”,并取消了数字综合题的选做题。在这其中,改错题和释词翻译题只出现在初级基础的考试中,中级考试不涉及;计算题和简答题又常常组合,以“计算简答题”题型出现在考试中,要求有计算、又需要简答的内容;简答题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版式设计、编辑规范、编辑工作流程、案例分析,等等。关于这些题型的答题方式,其实教材中都给出了比较标准的说明,但主要都集中在初级教材中,比如审稿题、编辑加工题、校对题的答题操作方法。但由于这些考点知识可能比较零散,考生在复习的时候,没特别注意,只把他当成一般记忆内容,没有很好掌握。还有的考生是直接报考中级的,中级教材中并未明确提及,因此考生在复习时并不知道综合题答题还要使用符合规范的“答题操作格式”。
 
随着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的不断改版,初级和中级教材的级别差距将越来越大,越来越要求中级考试将是以考生已经具备初级职业资格条件为前提,是初级考试要求的延伸、综合和提高,而关于操作技能的基础知识都集中在初级教材中。对于综合题的答题格式,虽然大纲中予以了介绍,但过于简单且并未有详明的实例,导致每年绝大多数考生根本不了解上述题型的正确答题格式。因此,下面群导就对这些综合题型逐一作一分析,并给出答题策略。
 
1.写作题
 
写作题指的是根据给出的条件,撰写编辑应用文。图书出版社编辑对于这种题型把握较好,因为日常工作经常需要进行这些应用文的撰写,有一定的实践基础,考试的时候只要注意不要遗漏了要点就可以了。而其他编辑如美术编辑,音乐编辑、期刊编辑、网络编辑等,平时工作甚少涉及,如果复习时不掌握编辑应用文的文体写法要点,考试时将无从下手。编辑应用文相关知识原本放在中级教材中的,初级考试时不涉及的。但在2007年教材改版后,就将这一章节内容移至初级教材中了,现在是初级考试要考、中级考试也要考。尤其是近些年来的考试中,编辑应用文已成为必考题型,主要考核的是选题报告、退修信、退稿信等的写作。近两年,对写作题的命题又有了新变化:要么直接给出的一篇编辑应用文,让考生找出遗漏了哪些要素,并补充完善;要么与审稿题的题型相结合进行命题,让考生从审稿者的角度出发,找出题目给出的一篇编辑应用文中存在哪些错漏之处,并给与批注;要么给出一篇与出版相关的材料,让考生根据材料和题目要求写出短文。
 
【答题策略】在复习时应重点把握编辑业务文件应用文文体的基本写作要求,掌握编辑应用文的写作要素,不要遗漏。目前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考核的写作文体主要有:选题报告、约稿信、退修信、退稿信、新书预告等。关于编辑应用文如何去写,每年考试可能出现哪些应用文体,每种文体答题要点是什么,具体范文等,群导会在稍后的《编辑应用文复习资料》中予以更新,届时考生可参考复习。对于“材料写作题”,考生应对出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出版实务要有非常扎实地掌握,尤其是近年来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将是命题的重点范围,考生复习时,首选应熟练记忆相关考点内容,然后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对其中所涉及的出版工作的具体要求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这样考试中遇到相关题目时,就可以快速进行答题。
 
2.审稿题
 
审稿题指的是对给出的一段短文进行审核,指出其中存在的错误或缺漏,同时再给出审稿者的修改意见或建议。目前审稿题多来源于《出版专业基础》《出版专业实务》教材中的内容,所以复习时,教材一定要熟悉,不然很多错误的地方很难找出来。很多同学常常把审稿题与编辑加工题混淆。要知道审稿是编辑加工整理的前提,只有对一部稿件进行审阅并作出客观、科学的评价和判断后,才能对稿件作出取舍。只有那些审稿通过的稿件方能进行编辑加工整理环节。要着重从宏观上把握稿件的整体质量。审稿题的难度较大,需要考生非常熟悉教材内容,在此基础上方能驾驭此类题型。另外近年来,命题者将审稿题与写作题结合进行命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难度。
 
【答题策略】按照出版要求和有关规定,从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独创性等各个方面对稿件的内容质量以及结构框架、体例、表述形式等方面对稿件的形式质量作出客观、科学的审阅。有考生问“审稿题中会出现非内容知识性差错吗,比如错字、标点?”一般而言,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中的审稿题考核的都是内容知识性差错,要按照出版要求和有关规定,从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独创性等各个方面对稿件的内容质量以及结构框架、体例、表述形式等方面对稿件的形式质量作出客观、科学的审阅。主要着重的是从宏观上把握稿件的整体质量。纵观历年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审稿题考核的都是内容知识性差错,不涉及错字和标点差错,因此考生可以不用从这些角度来审阅考题。
 
审稿题的操作规范是“宜先用铅笔在有疑问的文字下画线或作出其他标记,然后把意见或用铅笔写在稿面相应的空白处,或用色笔写在浮签上临时性地固定在稿面的相应空白部位”。这是教材中原文规定的审稿操作规范,但在考试实际中,在有疑问的文字下标记以及在相应的空白处改正都应该用黑色笔,而不能用铅笔或是其他色笔。因为现在阅卷都是网上阅卷,综合题都是要扫描后上传的,只有黑色笔扫描后才能达到最好的视觉效果。考生在做审稿题时,需要注意的是:对稿件的错漏之处,只要写明对稿件的意见或建议,至于具体如何修改,则应由作者自己决定。不能越俎代庖,擅自直接代替作者修改。
 
3.编辑加工整理题
 
编辑加工整理题指的是阅读分析给出的一段文稿,并对其进行必要的编辑加工整理。编辑加工整理的目的是要提高已决定采用稿件的质量,使之在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都符合出版标准,重点是从微观上对稿件的内容问题的完善、材料的准确、语法的正确、逻辑的严密、体例的严谨、语言文字的规范等方面,去匡正、修饰和润色。
 
【答题策略】编辑加工整理,可以自己润饰稿件,但不能改变稿件主题。既要改正各种错误,也要弥补缺漏,还可作文字润饰。
 
编辑加工整理题必须遵循的稿件加工整理的操作规范是“按书写时的习惯使用有关符号,并且不必在稿面空白处另外作标记;如删去的字句只要图去即可,不需要用校对的‘删除’符号;文字前后位置的调整,只要直接在稿中作出勾画即可;添加的字句如不很多,直接加到有关位置即可,不要写在稿面空白处再用线引到文字中;如添加文字的数量较多,原来的字行间容纳不下,则可以写在该字行外邻近的空白处并圈起来,再用与字平行的线条引到相应位置,引线切忌重叠在原有文字上或者与字行交叉。”考生需要注意的是,早些年在出版资格考试中编辑加工题是不能使用校对符号的,但根据近年来命题专家给出的建议来看,在做编辑加工题时,删除、增补、改写文字不必使用校对符号,仅调整文字位置(如对调、转移)时可用相应的校对符号,但也不必在字行外再作标记。
 
4.校对题
 
校对题指的是对给出的一段文字通读后,使用校对符号改正各种错误。校对的目的就是逐次减少并最终消灭所发现稿件中的各种差错,确保出版物的质量。校对要使用专用的校对符号,它是沟通作者、编辑人员、校对人员和排版人员之间联系的一种以特定图形为主要特征的、表达改样要求的符号。因此,校对要求校样页面干净、清晰、醒目。
 
【答题策略】对于校对题,一般多是字词、标点、格式等问题。校对有专门的校对符号,有相关国家标准的约束:文字有《校对符号及其用法》(GB/T 14706-1993),图像有《图像复制用校对符号》(GB/T 14707-1993)。一定要正确使用校对符号改正文中有错误的地方,哪里有错就改哪里,考生既不能添加内容,也不能对文字作润饰性修改。另外,考生一定要注意:答题时的引线不要相互交叉,并且要拉至相应的版心外空白处;遇到涉及单位的修改时,要么全部修改为汉字,要么全部修改为英文,例如“米”和“m”,保持全篇统一即可。校对符号只能用于校对题型,不能用于其他考试题型(上述的文字位置调整除外),如编辑加工题或是审稿题。如果考试中给出了原稿和校样稿,那么考生这时就要注意,对原稿中有质疑地方,考试中需要用黑色笔(实际工作中用铅笔)标记“?”来表示质疑。每年有一些考生,因为不了解这些综合题的答题格式,误将校对符号用于解答编辑加工题,甚至是审稿题,导致辛辛苦苦的答题,一分不得,得不偿失。
 
 
5.计算简答题
 
计算简答题指的是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要列出相关公式,然后代入数据计算出结果。如果还附有其他问题的,还要作相关简答。对于计算简答题来说,计算不是问题,因为允许带计算器,所以计算并不需要花费多少时间。难就难在,要怎么选择合适的计算公式去解答题目的问题。这就是需要考生要对常考的几种计算题型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教材涉及的计算公式较多,有很多还很类似,尤其是试题给出的条件很多,有能用的上的,也有用不上、起干扰作用的。这时候如果考生对计算公式不熟悉,以及不能熟练运用,经常会用错公式,导致计算结果错误。更严重的是,计算题很多是要求根据前一题的计算结果来计算接下来的一题,因此一道做错,会产生连锁效应,导致后面几题计算结果均错。
 
【答题策略】对于计算题,平时复习时应重点对计算公式进行记忆,在记忆的同时,应做一些相关练习题(模拟题或者真题),以加深对公式的记忆,以及熟练掌握公式的运用。在考试时应注意必须要先列出公式,然后再将相应数据代入进行计算,这样做的好处是方便你代入数据时不至于因为考试紧张而出错。另外,目前考试中,计算题你按公式直接带入数据而不写出公式的做法,也是允许的、不会扣分的,但相对于前一种做法,这种做法难度稍大,一般考生可能做不到。还有就是要注意审题,如果题目要求要保留计算结果有效位数的,应根据题目要求保留相应的有效位数。
 
6.综合选择题
 
一般是指围绕题目中给出的专题材料,从不同角度选择正确的答案。答题方式为在已经列出的数个答案备选项中进行选择,并将正确选项的代码填入括号。错选、多选不得分,少选则可以按所选的选项数量得分。
 
【答题策略】对于综合选择题的答题策略没有什么特别说明的,答题方式及答题格式,考生都知道怎么去答题,有点类似多项选择题,错选、多选不得分,少选了按相应选对的数量得分。值得一提的是:既然是在做完选择后的简答部分,语言要言简意赅,不要以为写的字多,就能得高分,关键是答出要点即可。
 
7.案例分析题
 
在大纲上称作综合能力题,但考卷中常以“案例分析题”形式出现。重点考核的是考生对出版专业基础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综合性较强,试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常常是给出一个出版工作的实际案例,然后让考生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这些给出的案例,有涉及版式设计的、著作权的、编辑日常工作内容的等等,要求考生指出错误之处,并给出合理解释。这种题型要求较高,不但要求考生要熟悉日常编辑工作的流程,拥有比较扎实的基础,还要对相关法律法规要有一定了解和掌握。考生只有基础知识扎实、熟悉法律法规答题时方能得心应手。
 
【答题策略】在作答案例分析题时,首先必须研读案例,严格审题,将自己的论述与案例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不偏不离。在引用法律法规时,必须严谨、答必有据,切忌胡编乱造法规名称,甚至自行“拟定”法律法规。
 
8.版式设计题
 
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试卷中的版式设计题,主要出现在中级“出版专业实务”的试卷中,在试卷中并未明确标明是“版式设计题”,而是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版式设计题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2007年,当时第一次出现的形式主要是版心的设计与计算;从2009年开始,出现版式设计题的雏形,但也主要是以简答题的形式来要求考生;一直到2011年,才正式开始在考试题目说明中明确要求考生用“直接批注”的方式来进行答题。当时很多考生不知所谓“直接批注”的方式,更无从改起,失分严重。也就是从2011年开始,考试将版式设计题纳入选做题的范围,一共有2题,一题是关于期刊的版式设计,一题是关于图书的版式设计,2题任选一题。2014年因为将数字出版人员纳入考试范围,所以考试中版式设计题由原先两题选做题增加到现在的3题选做题,即:期刊版式设计题、图书版式设计题以及数字版式设计题。这样进行题型设计的目的是便于编辑考生能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版式设计题型。
 
书刊整体设计包括外部装帧设计和内文版式设计。自2011年到2017年,对于外部装帧设计和版式设计题的命题都是以“简答题”的形式予以出现。并且在命题时都笼统的要求以直接批注的方式修改封面设计稿或是内文版式设计。随着考试的发展、并结合每年考试答卷的情况,目前考试命题对外部装帧设计和内文版式设计的答题格式的操作方法有了更为明确和具体的区分,更为详细的讲解考生可参阅每周一讲“2022第11讲:外部装帧设计题和内文版式设计题答题格式解析”。
 
【答题策略】一般说来,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中,版式设计答题格式需要采用批注版式的方法进行答题。批注版式的方法分为直接批注和间接批注2种。直接批注方法主要一般用于期刊的版式设计。直接批注的操作方法是:将所设计的对象圈起并用引线拉到版心外,然后用校对符号中的说明符号把版式要求写明即可;而间接批注方法一般用于图书的版式设计,主要是针对图书版式做出的详细设计方案(比如2017年78-A题、2021年68-A题)。但相对于比较抽象的设计方案而言,间接批注方法往往难以直观地展现版式设计要求,所以,即使在已经拟出设计方案的情况下,也仍需要附上用直接批注方法标注的样张。就目前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的实际而言,考试题目就已经明确要求对图书和期刊的版式设计题答题格式采用直接批注的方法进行答题。




(责任编辑:CNPWord)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